近日,《安徽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“十四五”行动方案》发布。安徽省计划用五年时间,让中心区城市人均GDP基本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,全省人均GDP与沪苏浙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。到2025年,全省域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,一体化体制机制全面建立,重点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,重点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。中心区城市人均GDP基本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,全省人均GDP与沪苏浙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%左右。
(图片源自网络)
方向已定,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必不可少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安徽也制定了庞大的规划。预计到2025年,安徽省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/万平方公里,高速公路密度达到4.85公里/百平方公里,按照安徽省1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换算,2025年,安徽省铁路将达7098公里,高速公路6790公里,还有巨大的建设空间。
(图源自网络)
具体来看,在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方面,安徽省将实现新开工:沿江高铁(武汉至合肥、合肥经南京至上海段)、杭临绩高铁、安康(襄阳)—合肥铁路、池州—九江高铁、合肥—池州(九华山)铁路、镇宣铁路、宁扬宁马铁路马鞍山至镇江段、宁宣黄铁路、宁杭二通道、亳州—蒙城—蚌埠城际,南京—乌衣—滁州铁路、南京至和县市域(郊)铁路、徐州至萧县市域铁路、黄山市域旅游铁路。
主体工程将完工的有:宁淮铁路、宣城—绩溪高铁、昌景黄高铁、池州—黄山高铁、宁芜铁路扩能改造、淮北—宿州—蚌埠城际、淮北—阜阳城际、巢湖—马鞍山城际、六安—安庆铁路,南京至马鞍山城际,合肥新桥机场S1号线。
深化前期(或研究)工作的有:沿淮铁路、黄山—衢州(金华)铁路、武汉—马鞍山北铁路、宿松—望江—宣城城际、合芜宣城际铁路,南京至含山市域(郊)铁路、蚌埠市城市轨道工程、马鞍山市域铁路线工程、宣城市域铁路线工程。
除了铁路建设外,蚌埠、亳州机场将在五年内开工建设,池州、安庆将再各添一座长江大桥,还将新建及改扩建一大批高速公路。
大规模的基建必将带动天量的砂石骨料需求,高铁与高速公路的建设,大多都是以桥带路,用钢筋混泥土铺就一条条大道,砂石骨料构筑了这些建筑的机体。
目前,很多工程中,开始大规模采用人工机制砂石,未来这种趋势还将愈发明显。要建设百年工程,就必须保证砂石骨料的质量。如果级配不合理、石粉含量超标、存在较多针片状料的话,就会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,比如出现开裂、稳固性降低等致命问题。
生产优质的砂石骨料,一方面就是选料,确保母岩无风化、强度高、泥土等杂质含量少。另一方面,就是确保机器设备可靠,比如不少厂家因设备问题,造成所产骨料不合要求。
以生产石灰石料为例,需要经过多级破碎与筛分,必要时还需进行整形。相比花岗岩、玄武岩,石灰岩属于质地相对较软的岩石,开采出来的石料一般体积较大,需要先用颚破进行粗碎,经过筛分,再经反击破进行破碎。
颚破,用于粗碎
反击破,用于中碎
破碎过程中,难免会存在粒形问题,比如针片状骨料这种特殊粒形,导致比表面积增大,使扩展度以及坍落度降低,混凝土流动性变小、和易性变差,且骨料中针片状含量越多使颗粒周围集聚水膜倾向越大,造成水泥浆与针片状骨料未能形成良好的粘结,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抗拉、抗压、抗折和抗剪强度。这时就需要有整形的这一环节。
制砂机,一机两用,既可制砂,又可整形
红星集团的制砂机,不仅仅可以用来制砂,在很多时候还是整形的利器。通过调节转子的转速,同时调整叶轮中心进料量和周边瀑落进料量比例,让机器处于整形的工作状态,可以获得良好的产品粒形,进而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性能,建造百年工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