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以来,在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上,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现象不断蔓延。对于这一现象,媒体形象地称之为“民工荒”。
对于“民工荒”的解释,概括而言有三种主打的观点:“结构说”、“工资说”以及“总量说”。而通过对中国过去60年新出生人口的梳理,我们的基本结论是:中国劳动力供应总量在2017年前后将出现巨大的向下拐点,而中国在低端劳动力层面的供应目前就已经达到顶峰,正面临向下的巨大拐点。我们相信,劳动力供应层面的巨大变化,将对未来中国经济总量和结构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变化,从而映射在资本市场上。
由于战乱因素和的人口政策,中国过去60年的人口结构特征与众不同,突出的特点就是人口出生率的急升和急降。在60年新增人口序列中,1961年和1991年是两个转折之年,1961年人口出生率开始急升、1991年后出现急降。普遍的看法是,中国在2015年前后才会迎来劳动力供给的高峰。但是,这个看法忽略了三个关键性的问题:一,由于中国内退制度,大部分城镇职工特别是制造业职工退休年龄低于国家法定退休年龄;第二,农民工超时工作的常态化以及企业主对于生产效率的追求,使绝大部分农民工很难工作到法定退休年龄;第三,近年来大学生比例急升,而国内缺少充足的与大学生相对应的工作岗位,大学生群体出现了大量的摩擦性失业。我们认为,如果只考察总量因素,2015年是中国人口红利的高峰,但如果考虑到上述三个因素,实际上中国人口红利衰减的时间点可能已经来临。
中国人口红利衰减的过程,肇始于低端劳动力环节。我们预计,在未来15年内,中国低端劳动力的供应将持续衰减,从而推动其工资水平持续上涨。而低端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的长期效应是:一,削弱潜在经济增长率;第二,提升内生性通胀压力;第三,系统性冲击低端制造业,并向其它产业链扩散;第四,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。
而对于资本市场而言,我们认为,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将对以下行业产生长期的正面影响:一,可以广泛代替人力的机械以及自动化工具;第二,医药以及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服务业;第三,大众消费品特别是低端人群中普及率较低的消费品;第四,tmt、新能源等与大学生就业群体相对应的高科技产业。我们认为,未来这些行业将长期维持高估值趋势。我们同时认为,低端制造业、建筑工程承包、钢铁、建材、基础化工、外向型港口以及银行业,将在转型中受到冲击,未来这些行业将长期维持低估值趋势。
而对于资源型行业、汽车、非银行金融业、地产以及中厉害消费品所受影响则需要分别评估,我们继续看好以农产品和矿产品为主的资源品行业,继续看好三、四线城市地产和保险行业。相对看淡外向型港口以及一、二线城市地产。我们认为汽车以及中厉害消费品所受影响相对中性。